「觀棋不語」是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的真理,打麻將時也一樣,但是成都有一隻鸚鵡在別人打麻將時頻頻說「放炮」,最後放炮的人心情不爽,把鸚鵡抓起來摔死。
據羊城晚報報導,一天,李姓、劉姓、向姓男子相約到燕姓男子家打麻將,燕某家養的一隻鸚鵡也在旁連聲叫著「打麻將」。大家對此並不在乎,只顧著拉開場子酣戰。
「觀棋不語」是每個中國人都知道的真理,打麻將時也一樣,但是成都有一隻鸚鵡在別人打麻將時頻頻說「放炮」,最後放炮的人心情不爽,把鸚鵡抓起來摔死。
據羊城晚報報導,一天,李姓、劉姓、向姓男子相約到燕姓男子家打麻將,燕某家養的一隻鸚鵡也在旁連聲叫著「打麻將」。大家對此並不在乎,只顧著拉開場子酣戰。
愛也麻將恨也麻將。麻將運動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智力體育和休閑娛樂活動,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以前,歷來受到社會各階層群眾的喜愛,并由華人華僑傳到海外,被稱為中國牌,可以豪不夸張地說,麻將是在中國普及程度最高的休閑項目。然而由于多年來疏于管理,打麻將賭博之風漸盛,麻將成了污染社會風氣,影響身心健康的罪魁。
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主任王筱麟向記者介紹,多年來,不少群眾給國家體委來信來電話,希望體育主管部門能對麻將進行必要的改造和引導。而改革開放以來,在人民群眾中,特別是在一些黨政機關和解放軍離退休老同志中,開展了健康的麻將比賽活動,這種在統一規則下,由裁判員主持競賽活動的麻將運動競技化趨勢,漸漸顯露出了麻將運動正確的發展方向,同時為將中國傳統的麻將運動改造為體育智力競賽活動提供了實踐的依據。
每逢過年小賭怡情,必處處可聞麻將聲,楊思敏和鍾甄卻因為怕輸,談起麻將經,都只有甘拜下風的份兒。
為了讓愛打牌的朋友不再「三缺一」,包括胡瓜、曾志偉、吳君如、曾國城、徐華鳳、楊思敏、鍾甄、唐從聖等東方魅力群星,也應華彩軟體之邀,以親身配音加漫畫分身,在《明星三缺一》明星麻將電腦遊戲的牌桌論勝負,陪同好搓牌試手氣。
農曆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對居住在都會區的民眾來說,春節假期除了到郊區走走,最多的時間還是在市區裡打發,而逛百貨公司無疑是最普遍的活動。港都各家百貨公司業者在新春假期,無不卯足了勁安排許多精采熱鬧的表演及與顧客互動的活動,讓大家過一個快樂、滿足的新年。
新光三越高雄店在除夕當天下午5時至6時,有專人發送蘋果,預祝民眾平安過小龍年;年初一一早在大門口則有祥獅獻瑞表演,同時在一樓並有新春福袋展售,每個福袋都有驚喜獎,限量300袋。
國人玩了几百年的“國粹”───麻將,現在被几個“好事”的成都人做了一次“整容手朮”,給麻將賦予了嶄新的形象與文化內涵。如“紅中”、“發財”、“白板”被“天”、“地”、“人”取代,“福”、“祿”、“壽”、“喜”則變成了“陰”、“陽”、“平”、“衡”。
目前,這種麻將牌已經被國家專利局授予專利權。除如上述改變外,新型麻將中“萬”由圖案代替,餅花圖案將由太極圖案代替,條子圖案則用八卦的“爻”形符號代替,同時還將“天”、“地”、“人”、“東”、“西”、“春”、“夏”等牌用中英文標出。
據高雄市立凱旋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周立修醫師表示,在高雄市精神病患社區復健中心三年來以教“打麻將”方式治療病患,效果不錯,病人腦筋、動作靈活多了。並表示教導精神病人“打麻將”並不是輕鬆的差事。
廣東13張麻將共136張,分五大類:四風牌、三元牌(--合稱為「字牌」)跟萬子牌、索子牌、筒子牌(--合稱為「數牌」)共五類
台灣16張麻將共144張,分六大類:萬子牌、索子牌、筒子牌、字牌、三元牌、花牌
●人骨麻將:2009年09月10日,存世只有三張的稀世人骨牌,由一名蔡女士攜至「西部珍藏古玩珍品秋季拍賣會」參與拍賣,因而現身。經專家鑑定,確為宋朝之物,以人體中體積較大的骨骼,如大腿骨所製成
晚上摸黑打麻將,可以省電費唷!
韓信真是麻將發明人?查一查,嚇,眾多說法,都是「據說、傳說」,真實性全屬懸疑,但不脫唐、明、清三代:
唐代 魏州昌樂(今河南省昌樂縣)有位天文學家,法號「敬賢」,俗家名為「張遂」的「一行禪師」,精通數學與天文,在西元722年前後,發明了一套最初只有代表古代貨幣數量的「萬、索、筒」的寬3.5cm,長15cm的紙牌,稱為「葉子格戲」,經過後人不斷的改造,衍變成「麻將」。